中国沧州红枣交易市场 金丝小枣 冬枣 梨枣 大雪枣 早脆王 鸡心枣
农村文化“乐民”更要“富民”——代表委员谈农村文化建设


农村文化“乐民”更要“富民”——代表委员谈农村文化建设 
(发布日期:2010/3/12 15:17:18)
  浏览人数:43

点此滚屏鼠标双击自动滚屏 

   “中央、省、市、县各级都重视农村公共文化建设,富裕起来的农民对此也十分期盼,上下两头都热起来了,农村文化有好戏了!”全国人大代表、山西晋城阳城县皇城村党支部书记张家胜高兴地说。如何激发农村文化建设活力、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,两会上,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。

   

     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解农民文化之“渴”

   

      “富裕起来的农民有求文明、求娱乐、求健康等更多的精神文化需求。”文化部原副部长周和平委员告诉记者,近年来,从中央到地方逐步加大投入,积极构建覆盖城乡、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。目前,农家书屋已覆盖全国近一半的行政村,全国已建成各级共享工程中心和基层服务点75.7万个,“乡乡有综合文化站”的目标也有望今年内实现。

   

      “但我们也同样注意到,由于历史欠账太多,农村文化生活还是比较贫乏。”周和平委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2008年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仅为18.77元,如果减去城市投入部分,农村文化投入人均仅有两元钱。国有院团送戏下乡27万场,全国64万个村庄,1个村1年平均不到半场戏。

   

      “农民对文化的渴求非常旺盛,有文化下乡演出的时候,乡亲们不顾泥泞的道路,踩着胶鞋从十里八乡赶过来看。”安徽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侯露委员认为,农民应该享受到和城里人均等的文化服务。

   

      “送戏下乡这样的文化大餐只能让农民偶尔过一下瘾,最根本的还是要解决农民的‘文化温饱’问题。”周和平委员提出,各级财政应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力度,建立文化投入保障机制,保证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。

   

      如何让公共文化设施真正发挥阵地作用,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陶思炎代表建议,应解决文化站工作人员的编制问题,确保他们在创作、组织和表演方面有足够的经费和时间,同时还要发掘地方文化特色,发动农民参与到演出队伍中来。

   

      “公共文化服务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喜好,不能只是一厢情愿地单方输出。”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侯欣一委员认为,公共文化建设要对农民的胃口,提供符合农民实际需要的文化服务。

   

      激发农民自办文化热情,让农村多一些“范德虎”

   

      “我们那里的老百姓流传着一句话,请不来宋祖英,还请不来范德虎吗?”侯露委员说,安徽有上千个农民剧团,范德虎就是在群众中演火了的众多“民星大腕”之一。“农民娶媳妇、生孩子、给老人祝寿都愿意请个戏班来。到了春节,各个村都抢戏班。他们不用花国家一分钱,民间艺人的收入甚至超过了国营剧团的收入。”

   

      在很多地区的农村,农村文化中心户、文化协管员、农民自家开办的书屋等各种形式的农民自办文化纷纷涌现。“农民既是文化的享受者,又是农村文化活动的创造者。”全国政协委员曹幸穗说,农村文艺人才藏龙卧虎,应充分发挥文化热心人的积极性,让农民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。

   

      “他们是农村文化的带头人和生力军。”侯露委员认为,政府应该给民间艺人和草根剧团多一些扶持和奖励。她介绍说,这两年,安徽省举办首届农民戏曲节、评选“江淮十大戏曲民星”等活动,还请安徽艺术学院的老师给这些民间艺人上课,把他们的演出搬上了安徽电视台,这样一来他们的积极性更高了。

   

      “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,就要尊重农民文化需求表达权和参与权。”江西省文化厅厅长李玉英代表说,江西省通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“一村一品”百村展演、宜春三星鼓大赛等活动,充分利用农民群众自己的文化组织和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,让许多农民从田间走向了舞台。

   

      产业带动形成良性循环,让文化乐民更富民

   

      “我曾去过甘肃庆阳,那里的香包已经形成了大产业。香包形成产业不仅带动了农民增收,更重要的是传承了传统文化,还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和一种良性互动。”曹幸穗委员说。他认为,农村发展文化产业潜力非常大,散落在民间的文化形态丰富多样,“我们搞一村一品,不仅仅是种苹果、养鸭子,文化也是生产力,侗族大歌是一种产品,二人转唱好了也是一个产业。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保持自己的特色,不能雷同。同时政府要帮助农民搭建平台、开拓市场。”

   

      “农村发展文化产业,既保护了民间文化资源和传承原生态文化艺术,又提高了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。”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委员说,文化产业具有能耗最低、附加值高、不受金融危机影响等优势,对调整产业结构大有裨益,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,文化要先行。

   

      “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发展文化产业群,农村文化在这方面的特点和优势都特别突出。”陶思炎代表说,“农村文化有个特点,就是你做我也做,形成一个产业群。比如江苏一个镇就有几千个绣娘,宜兴紫砂有上千个作坊和几千个艺人。当某种民间艺术在当地形成一个群体的时候,它形成产业的几率就会很大。”

   

      江苏省盐城高等师范学校副校长蒋婉求代表则建议,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要与现代科技、现代市场结合。“文化产业也需要有很好的研发工作,需要有专业的人才队伍、经营队伍和经纪人队伍,这三支队伍结合起来对文化产业的推动很重要。政府要从政策层面上推动农村文化生产链的建立。”

   

   

   

农民日报

把本篇文章推荐给我的好友   打印本篇文章   关闭窗口
 
关于我们